趣百科

奶粉中掺入肉毒杆菌会有怎样的危害

编辑:Simone 2025-02-18 08:36:28 549 阅读

奶粉中掺入肉毒杆菌会有怎样的危害

肉毒杆菌的毒性

肉毒杆菌本身无害,但是它在适宜条件下会产生外毒素,即肉毒梭菌毒素(简称肉毒毒素)。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缺氧环境下的细菌,在罐头食品及密封腌渍食物中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是目前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肉毒杆菌是一种致命病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毒素,是毒性最强的蛋白质之一。 肉毒杆菌致病,主要靠强烈的肉毒毒素。肉毒毒素是已知最剧烈的毒物,毒性比KCN强一万倍;纯化结晶的肉毒毒素1mg能杀死2亿只小鼠,对人的致死剂量约0.1μg。

肉毒杆菌的毒理

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杆菌毒素可以用于注射美容,但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毒的毒素。根据毒理学研究表明,1毫克的肉毒杆菌最多可以毒死1万个人,或者2亿只小鼠。在二战前,即有一些国家开始考虑开发肉毒杆菌毒素作为生化武器战剂。肉毒杆菌毒素虽然是一种蛋白质,按照非专业人士的看法,其应该被人体消化道消化为氨基酸而不能通过消化道引起中毒,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由于消化道可以吸收完整的活性肉毒杆菌毒素蛋白分子,其可以抑制神经-肌肉接头的乙酰胆碱释放,而导致肌肉麻痹,全身肌肉瘫痪,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而导致死亡。因此,肉毒杆菌毒素中毒中,绝大部分均是食源性的。

如毒杆菌的形成环境

 

肉毒杆菌是一种严格的厌氧菌,只能在缺乏氧气的环境中进行繁殖和产生毒素,如在封闭的罐头或泡菜罐等容器中。在环境不良时,肉毒杆菌会形成抵抗力极强的芽孢,可以在100度的湿热环境中生存5小时,耐受120度的高温达30分钟。但是,该细菌本身并不致病,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致病。肉毒杆菌产生的外毒素称为肉毒毒素,可以引起中毒。而肉毒毒素对热则较敏感,一般认为,75度至80度,10-30分钟,即可灭活,故高温加工过的乳粉应该不太会可能引起肉毒毒素中毒的。

肉毒杆菌的类型

 

肉毒杆菌导致的基本主要分为三个类型:食源性、创伤性和婴儿型(肠道产毒型)。其中,创伤性是由于肉毒杆菌直接感染了伤口在局部产毒,与破伤风的机制类似,极为罕见;婴儿型(肠道产毒型)是因为婴儿食用了含有肉毒杆菌的蜂蜜(其他食品的报道,我还没有看到过),由于蜂蜜的保护,肉毒杆菌得以到达肠道,并在肠道环境产毒而引起婴儿中毒,但由于肉毒杆菌不能直接接触上皮而只生活在肠道粘液中,小婴儿产生粘液能力弱,而大孩子及成年人在肠道又都存在大量的对抗肉毒杆菌的微生物,故这类病也很罕见,只发生在特定年龄的婴儿,且多与蜂蜜有关,与乳制品关系不大,故也不在此讨论了。而食源性肉毒杆菌病均为肉毒杆菌在体外环境中繁殖产生大量毒素,人因为进食了含有肉毒杆菌毒素的食品才发生中毒。

奶粉中为何会掺入肉毒杆菌

1.设备清洗不净很容易滋生肉毒杆菌如果在乳清蛋白粉生产制作过程中的所用的轨道及其它设备清洗不干净会很容易滋生肉毒杆菌,从而使肉毒杆菌进入乳粉中。所以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清洁卫生,尤其要注意一些隐蔽封闭的地方,因为这种地方更容易滋生肉毒杆菌。牛奶和奶酪品食品放置时间过长也会容易变质产生肉毒杆菌。

2.肉毒杆菌乘着空气中的小颗粒物飞入生产线肉毒杆菌是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菌,土壤、动物粪便中经常可以见到。它可以随着空气中漂浮的灰尘、小液滴飘散到四面八方。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的钟凯博士在果壳网上发文说,任何食品的生产环境都不可能无菌,各种微生物都在想法设法渗透进来。奶粉中的肉毒杆菌很可能是乘着空气中的小颗粒物飞入生产线,恰巧又逃过了定期消毒程序的清理。

如毒杆菌中毒症状

病初表现为头晕、头痛、全身无力,尤其以颈部无力最明显,因而抬头困难;继之有四肢麻木、舌头发硬;接着可发生各种肌群麻痹,孩子常表现为面部无表情、视物模糊、睁眼困难,有时还有斜视,眼球运动也受到限制,面部的这副怪摸样是由于支配面部和眼睛运动的肌肉麻痹所致。同时,因负责吞咽的肌肉麻痹,咀嚼、吞咽也有困难,吃东西时呛咳,说话不清楚,甚至完全发不出声音。由于口腔分泌物聚集在咽部,极容易被误吸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最终可因呼吸肌麻痹造成呼吸衰竭,这也是引起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如何避免如毒杆菌中毒

1.食物彻底加热,可以去除肉毒毒素。2.自己加工食品时注意卫生。我国引起中毒的食品大多数是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如豆瓣酱、豆酱、豆豉、臭豆腐等等。3.加工后迅速冷却并低温储存。4.亚硝酸盐对肉毒杆菌具有抑制作用,不要恐惧熟肉制品的亚硝酸盐。

版权声明:本站【趣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baik.com/answer/13833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