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静物布光技巧全攻略
常常听到有人说「Photography」(摄影)的原意是「光画」,也就是「用光作画」的意思。以「作画」来说,意思是画家可以决定在画布上的任何位置「涂上颜料」,这里要黑,那里要白,全靠画家的双手呈现。那么平常在拍照的时候,我们如果只是在「有光线照明的地方按下快门」,这样到底哪里象是在「作画」了呢?
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光线做为照明」跟「有意识的控制光线」对于影像呈现的差异,而我自己本身第一次感受到这种差异,是在学校里拍摄「玻璃」作业的时候。玻璃本身是透明的,表面会反射,本身又会折射光线,所以拍摄起来存在许多打光的问题,但也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正好很容易让摄影师可以对于「光画」这件事情有所启发,所以拍摄玻璃大概可以算是摄影师修炼的必经之路吧
首先是把玻璃杯,拿到白墙前面,拍摄平台则是玻璃桌面。相机取好角度后拍摄。在这边我们完全没有做任何的控光动作。
好暗~嗯嗯(思考一下),应该是「曝光补偿」的问题,因为是白墙,「白增黑减」大家都知道!好吧,那就+EV再拍一张来看一下!
哇!看起来果然是比刚刚好多了!至少玻璃上的那些丑丑的反光已经消失了,不过…玻璃杯的边缘似乎不是这么清楚…所以接下来要做的是要替玻璃两边「画上」它的边缘。
这个是「画」上玻璃的左右两边的边缘,不过看起来杯子两侧黑边还是不太对称,左边的黑边似乎太细了!?这个问题是来自于玻璃本身,或者相机、玻璃与黑色板子的相对位置关系。换句话说,只要调整一下玻璃和板子的位置,就可以调整这些黑边的粗细!
调整后的左右黑边看起来果然比较对称了…不过好像还缺了什么?一般我们希望玻璃看起来能有点层次,而事实上玻璃中间的层次,其实是“背景的成像”(你可以想象这个形状的玻璃杯或多或少就象是一块透镜)。所以要改变玻璃的层次,不是直接对玻璃打光,应该要对背景打光才是。透过对背景光线的控制,来改变玻璃的视觉外观…
透过一个小光源,让背景的光线能比单纯用柔光罩更有亮暗分明的层次。
稍微调整整体对比让层次更明显,然后修饰一下细节,玻璃杯的照片完成。(虽然这一切看起来好像非常容易,但回想自己当初第一次拍玻璃时可是完全吃尽苦头。这其中甘苦大概只有等大家自己拍拍看才会知道了!)
跟一开始的图比较一下。
版权声明:本站【趣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baik.com/answer/73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