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适合做肺癌靶向治疗
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分子靶向治疗这个词并不陌生,但对于大多数确诊不久的患者和其家属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在了解化疗与放疗对肿瘤的低微治疗效果和剧烈副作用后,他们对分子靶向治疗寄予了极大厚望,甚至不经过医学检查而私自购药服用,这无疑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
今天我们具体来分享一下,到底哪些患者适合用分子靶向治疗,根据靶点又该如何选择用药,从而帮助患者对靶向治疗的药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配合医生选择正确的治疗,促使患者在生活质量与生存期方面最大获益。
确定适合靶向治疗人群的方法
肺癌病人根据癌细胞形态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约85%肺癌病人都是“非小细胞肺癌”。而非小细胞肺癌中最常见,且有针对性的就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英文缩写EGFR)突变。
EGFR是原癌基因C-erbB-1(HER-1)的表达产物。条件允许的话,建议所有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都做EGFR基因,其突变阳性的概率在我国非小细胞肺癌人中可以达到50%以上,这类患者非常适用于分子靶向治疗。
通过靶向药物促使EGFR与配体形成二聚体能激活酪氨酸激酶(TK),使肿瘤细胞增殖分裂和永生化。目前针对EGFR的靶向治疗在肺癌治疗领域中运用广泛。
如何判断什么病人容易EGFR突变
肺癌EGFR突变率和人种有直接关系,美国的研究发现白人中大概为20%,而亚裔中则是30%。而最新科研结果显示,通过对1482个亚洲肺癌病人测序后发现,居然有高达51.4%的亚洲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有EGFR突变!
总的来说,肺癌中有EGFR突变的主流人群集中特征是:亚裔,女性,中年,无吸烟史,肺腺癌。
其他EGFR突变的规律还体现在:亚裔比其它族裔的比例高,女性比男性比例高,中青年比老年比例高,不吸烟的比吸烟的比例高,腺癌比其它组织类型的肺癌比例高。
如何选择靶向治疗所用的药物
目前大家对肺癌靶向治疗最熟悉的是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伊马替尼、西妥昔单抗这四类。四类药物作用机制大同小异,但考虑到药物起效时间、有效范围、单药与联合用药有效性均衡等问题,临床推荐优先使用吉非替尼片进行治疗。
吉非替尼是一种可口服的EGFR -TK小分子抑制剂,主要使癌细胞阻滞于G1期,用于治疗NSCLC起效快(日本一项研究中77%的EGFR突变患者在1月内见效),效果客观(80%的患者可见肿瘤缩小),可显著阻断肿瘤细胞生长,促进其凋亡,给EGFR突变患者的治疗生存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普遍使中位生存期延长一倍。
目前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吉非替尼片只有伊瑞可和易瑞沙,前者为我国自主研发生产,后者为海外进口,两者具有相同的配方和药物结构,临床上可替换使用,疗效不受任何影响。
由于临床药效一致,考虑价格因素(伊瑞可单价1600-1700人民币,比易瑞沙便宜近1/3),更推荐患者使用伊瑞可进行治疗。
版权声明:本站【趣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baik.com/article/171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