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说明
整个教学过程,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切实做到了:做中学,做中教。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了团结合作的意识,同时让学生体验了真实的工作过程。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还应该根据实际突发情况,及时调整课堂节奏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好。
1、信息化教学手段力求合理、新颖,可以吸引学生,清晰的表达课堂内容。
2、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具有可推广性。
3、信息化教学手段对课堂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4、杜绝不必要的信息化表达方式。
5、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课前引导预习的设计要求:
1、教师分析教学内容,完成助学资料的创作。
2、针对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制定教学策略。
3、选择最方便的沟通渠道,发布预习资料。
4、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完成思考,明确教学目标。
5、解决学生的提问。
6、分析学生的提问,找出共性的问题。
课初通过课堂任务下达,完成引导学生了解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
1、结合预习中的共性问题,重点展示教师的解答。
2、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快速直观的说明问题。
3、布置学习内容,通过信息化手段分发教学资料。
控制课中节奏,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设计合理的剧情,推动学生参与。
1、对课堂任务完成规划分析(教师工作)
2、课堂任务实施,需要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给出引导和辅助。
3、教师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分析,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课尾任务评估,利用10分钟左右,完成课上任务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
2、学生相互评价
3、教师给出总结性评价
说明: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通过分析,选择发表意见的学生,有目的的给出总结性评价。
课后导拓展:
1、通过完成作业,实现能力的拓展。
2、利用沟通渠道,相互讨论学习成果的应用,找出新的问题。
课后反思:
1、教师总结反思课程教学。
2、学生总结反思学习成果。
版权声明:本站【趣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baik.com/article/48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