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论“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

编辑:Simone 2025-03-05 09:45:11 601 阅读

论“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

年少时,不知道如何调整心理,对于学习考试,想当然的认为学好了就会考得好,事实并非如此。考试属于竞争,田忌赛马的故事大家都懂,如何使用资源使利益最大化,代表着聪明。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学习新知识,应当以快乐的心态接受它,认可它。这个心理状态很重要,因为这会促使你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作为工具进行实践。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意识,对于我们不熟或没有好感的东西,我们不会将至拿出来,并嗤之以鼻,很明显,对于知识也是如此。

而且,对于新知识,一旦能以快乐的心态接受它,认可它,那么后面的一系列问题就会有研究的欲望,这就是求知欲。古人谓之,敏而好学。

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学习是快乐的,题海战术是极其荒谬的。很多专家推荐题海战术,我觉得并不是真的让学生麻木不仁的去做题。有些学生对于新知识不能马上运用,所以用多种类的同种题型加固对知识的认知,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没有必要一题一题的去解大,浏览即可,关键在于将之融会贯通。融会贯通了,无需再去看题型,1+1=2知道了,1+2=3等等就没必要去练习了。

查漏补缺,回忆课本。

考试的内容万变不离其宗,一切来源于课本知识点。每一点学好了,各点能够串联答题了,那么考试只是一种复习而已。

靠前如何复习?打开课本目录,看目录回忆学过的知识点,回忆做过的题型,回忆考试的深度,探测考试的要点和出题的套路。

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

学以致用,学好了,有时候不代表能考好,原因是心理素质。很多人不在意这一点,但这很重要,很重要。学生往往不会看到他们的心理状态并进行调节,这时候老师或家长就应该进行沟通提醒。

紧张是很正常的,如何调节到合理的紧张范围呢?

首先,放松。如何放松?不去想。如何不去想?转移环境。去陌生的美丽的让人快乐舒适的环境里,可以放松。

其次,不纠结。如何不纠结?不懂就要问,不和自己过不去,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再次,保证睡眠。这个很重要。如何保证?假如9点考试,预算一下:8:30要到场,8:00要吃完早餐,7:30要洗漱,7:00要起床,得睡8+1小时,晚上22:00点得进被窝,21:00要回宿舍。考前一个月,或者至少半个月,以此形成生物钟。这样的意义很大:保证发挥正常,至少不会让你不清醒,容错率低,甚至会让你精神饱满超常发挥。

最后,竞争心态。考试是竞争,不仅看距离还看时间,不仅看数量还看质量。人无完人,每个人有自己的优势劣势,扬长避短,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也很重要。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狮子,跑得比另一个快就行,没必要世界第一。

版权声明:本站【趣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baik.com/life/14916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