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学术论文写作的语言特质

编辑:Simone 2024-11-15 00:49:11 581 阅读

学术论文写作的语言特质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 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论文包括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学术论文的语言是具有特殊品质的语言。

01 显真性 — 学术论文语言表达的前提和文本目标

学术论文语言显真的特质, 表明学术论文要达到写作的根本目的, 只能依靠语言进行显现。“语言在为人的不同类型的思维和写作活动提供有效工具的同时, 也为这种思维和写作成果的交流提供了有效途径。

02 抽象性 — 学术语文语言基于研究的思维过程和抽象的内容

学术论文语言的抽象性既是相对于文艺作品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而言, 也是相对于公文语言的庄重性而言。学术论文语言的抽象性, 可分为词汇级抽象和语法级抽象。词汇意义上抽象的词, 都是一般地、概括地表示一类事物或其属性, 词汇意义上抽象的词, 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 而舍弃其非本质特征的词语。

03 精确性 — 学术论文语言准确与经济的表现

学术论文具有的科学性, 决定了其语言表达必须思维严密, 推论合乎逻辑, 表述准确, 要达到如此的要求, 其语言必然会体现出精确性。

学术论文语言的精确性, 是学术论文对语言“达意”的最基本的要求。

学术论文语言的精确性, 首先体现为文字表意的准确。

04 论证性 — 学术论文语言基于逻辑思维的论证手段的表现

论证性是学术论文的言说手段, 是以已知为真的判断去确定另一个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过程。任何论证都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构成。没有论证性, 就不可能会有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的论证性必须依靠逻辑思维。王力教授认为:“撰写论文,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要运用逻辑思维, 如果没有科学头脑, 就写不出科学论文。所谓科学头脑, 也就是逻辑的头脑。”

05 准模式性 — 学术论文语言的文本格式和逻辑框架形态

“学术论文的文体结构目前已基本形成一个固定化、规范化的模式, 在语言表达的层次结构上呈现出公式化和模式化的倾向。”

版权声明:本站【趣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baik.com/life/6213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