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三的习俗内容有哪些
编辑:Simone
2025-01-09 00:59:42
608 阅读
有三种习俗,一是吃干吊儿菜,二是挂燎干娃娃,三是燎干。
“燎干”也叫“燎疳”。“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燎疳”是我们西北农村家喻户晓的一句谚语。 连我们这些小孩儿也知道,“年”过到正月十五就到了高潮,等正月十五的烟火放了,花灯点了,高台社火锣鼓喧天热闹过了以后,年就基本结束了。但是还有一个尾巴,就是“燎疳”。
“燎疳”的目的是什么,似乎说法不一,最为常见的法就是“除晦气”,“燎”就是用火“很快烤”的意思,“疳”就是我们乡下通常叫做“疳气子”的东西。可见“燎疳”的第一个目的就是除病祛灾。
“火”是神圣的。火的神圣也许来自于先祖的钻木取火。有了火才有了熟食,才有了取暖的办法,才有了光明,“火”就是自古至今深入骨髓的神灵。我想,也许“火”仅仅是起到了消毒作用。比如农村人接生的时候,总是先把那用来剪脐带的剪刀放在油灯上烤,觉得烤过火的剪刀已经是消了毒的。
潜意识里,大约觉得每个人都围着火堆,从火上跳过去,被火烤一遍,就会百病俱无了。也许还有比这更抽象也更重大的象征意义和祈愿吧。比如,象征红红火火的日子。燎干的第二个目的祈祷丰收。
版权声明:本站【趣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baik.com/article/116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