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儿学前教育
孩子,是我们的情感寄托,也是祖国的未来。一个孩子长大后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多半取决于孩子在学前所接受的教育。一双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由此可见,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好孩子的学前教育呢?
【身体健康教育】之篇
【1】炼就健康的体魄------待入学的幼儿正处在新生活的转折点上,格外需要科学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安全的环境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这将有助于减少疾病影响入学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1)专家建议的营养饮食。包括面包、谷类食品、水果、蔬菜、肉、禽、鱼等以及相关的替代品(鸡蛋、豆制品),牛奶、奶酪、酸奶等,应避免过多的脂肪和糖。
(2)学前儿童需要经常户外运动和锻炼,以促进身体的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可通过投掷、传球、跑跳、攀登、随音乐跳舞等运动锻炼大肌肉。
(3)入学前应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及时发现身体疾病或存在的问题,以便抓紧时间使孩子在入学前得到治疗。
(4)多做些手工操作游戏,锻炼小肌肉,锻炼眼手协调,如剪纸、折叠、穿针线等等
【2】特别提示【身体健康的几项指标】
[1.] 独立、连续地平地行走20~30分钟,不觉得疲倦。
[2.] 走路姿势正常,没有出现不协调现象。
[3.] 能独自坐在硬的靠背椅上20~30分钟,不觉得疲倦。
[4.] 掌握跑、跳、攀登的动作。
[5.] 至少能掌握一门运动技能,比如跳绳、游泳、滑冰、跑步等。
. 能用铅笔书写,能使用剪刀。
. 能独立从距家500米的地方走到家。
【3】学前教育的原则
依据0岁~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前教育的原则可概括为:
(1)从胎教开始适应各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教育;
(2)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的良好发展与个性的健康发展;
(3)成人对学前儿童的照管与教育相结合;
(4)以兴趣诱发,在游戏中成长;
(5)创设适宜的环境,发挥其教育的功能
【4】要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和休息,防止疾病,使他们身心健康
【5】要求孩子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制
【6】鉴于小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上课,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短,课后又有作业,而上学放学,上下课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课堂学习也有严格的纪律约束等情况,就增加了孩子的紧张度,加快了生活节奏。为了使他们较快地适应小学紧张的生活节奏,家长要适当地减少孩子睡眠和游戏时间,延长学习时间,使孩子在家的作息时间与学校的作息制度保持一致,以免因不适应而损害健康;
【7】保护好孩子的感觉器官,尤其是眼(视力)和耳(听力】
【8】教育孩子注意安全。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让孩子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迷路找民警。 重视的家长还可以入学前带孩子到医院作一次体格检查,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状况是否符合各项指标的要求,是否有疾病感染,如有要立即抓紧治疗,以保证孩子健康入学。
【生活习惯教育】之篇
【1】幼儿生活作息制度与小学生的作息制度有很大区别。幼儿入园后先吃早餐,而小学生则不允许迟到,而且一入学就进入学习状态;幼儿在园可享受精心准备的午餐和晚餐,下午还有点心,而小学则没有这些;幼儿在园可以午睡,而小学则不行;幼儿在园喝水、去厕所都有老师照顾,而在学校则靠小学生自己来完成;幼儿在园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而小学生在学校主要以学习为主;幼儿没有作业,而小学生则会有学习的压力,放学回到家也需要复习功课等
这些生活作息制度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程度为基础的,所以,针对这些不同,家长要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入学前的训练。比如教他们掌握一些简单的卫生常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定时睡觉,早起早睡,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并逐渐缩短午睡时间,以使能够适应小学作息;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床铺,一人单独睡小床;自己掌握大小便,便后自己能擦干净;能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等等。从独立意识到生活自理能力,决定着孩子能否顺利适应小学生活的作息制度。
【2】特别提示【必须学会的生活习惯】
1. 有“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的愿望。
2. 自己脱穿衣裤、鞋袜。
3. 自己洗脸、漱口、刷牙。
4. 能自己大小便,并能自己做好清洁。
5. 能自己整理文具、书籍。
6. 会认钟表上的整点。
7. 会在饭前摆放碗筷。
【3】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当幼儿转变成小学生时,他的生活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那就是学习将成为他主要的生活内容。这个时候,幼儿的求知欲非常旺盛,他们具有学习的激情,但这个时候,还是以启发他的学习兴趣为主,避免高强度高负荷的要求和重压,关键是从开始就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从而能够真正具备学习能力来应对长期的学习生活。
参观小学可以激发幼儿的入学热情,小学里丰富多彩的生活感染着幼儿,也吸引着幼儿,将有助于幼儿轻松入学。
有意识地通过游戏或完成某项作品等途径,提高幼儿的专注力、控制力和坚持力,使其能够入学后遵守课堂纪律,获取到老师传递的内容,并能够安静坐下来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开阔孩子的视野,激发幼儿求知欲和探索欲,使其能够入学后对各门学科感兴趣并喜欢学习。
【4】特别提示【观察孩子学习兴趣的参考指标】
1. 对不明白的事或现象,总爱问“是什么”和“为什么”。
2. 别人讲话时认真倾听。
3. 看书时坐姿端正。
4. 正确地握笔写字。
5. 爱护书本及学习用品。
6. 喜欢阅读并喜欢与别人交流。
7. 能辨认一些基本的图形。
8. 能辨认出不同的颜色。
9. 能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方位。
10. 能观察并找出不同图案之间的差别。
11. 对数字有一点基本的了解和兴趣。
这些指标帮助我们考察孩子的求知欲、专注力、控制力、坚持性以及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辅导
【5】提高融入集体的能力
1加强幼儿的文明礼貌用语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家长要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尊重别人,不打扰别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关心集体,尊敬并热爱师长,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等等。
2鼓励孩子多和小朋友游戏。
在游戏中孩子可以感受到合作、分享的乐趣,这种乐趣迁移到其他领域,有助于幼儿形成较好的与人交往能力。
3多带孩子参加聚会等活动。
4聚会活动可以让孩子结识不同的小朋友,学会在公开场合介绍自己,问候别人,有助于幼儿自信乐观大方地适应新环境。
【6】特别提示【孩子融入集体能力的参考指标】
1.能够在某方面或某几方面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或他人。
2.喜欢与人沟通,喜欢交流有意思的事情。
3.会熟练使用礼貌用语,有责任心,能遵守秩序和规则。
4.可以自己解决和小朋友之间的矛盾。
5.具有很强的同情心,能够理解他人,感受到他人的感情。
6.主动与老师打招呼和问好,来了客人能够有礼貌地问好。
【7】培养孩子有意注意。 培养孩子有意注意很重要,我们小学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在小学低年级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并非智力落后,而是由于注意力涣散。家长可以多与孩子玩棋类游、拼图游戏,这对培养有意注意很有益
【8】控制孩子看电视。电视是孩子身边仅次于家长的最具影响力的老师。好的电视节目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促进学习,坏的节目或过长时间观看则适得其反,甚至有害健康
【家庭环境教育】之篇1
【1】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学龄前孩子时时都在学习,跟周围的环境学。环境好,孩子当然能学到好的正面的健康的东西。比如他所在的环境里小朋友团结友爱,大人们相敬如宾,他也会受到影响同时跟大家学习。相反环境恶劣,孩子处在一个污浊的大染缸了,他学到的会是什么呢!
【2】一定要以身作则。学龄前的孩子,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就是模仿,周围人做什么他就跟着学,比如父母做好事,他也跟着做好事,反之他也会跟着学做坏事。父母平时怎样和别人说话,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他看在眼里,都会记住心上。所以说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身教真的重于言传。
【3】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一致。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人员构成。有的家庭只有三口人,即父母和孩子;有的家庭成员有祖孙三代,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之间必须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一致,不能父母说一套,祖父母又说一套,这样孩子就不知道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容易误导孩子。
【4】目前,绝大多数的家长已经认识到体罚、恐吓孩子是不好的了。但也有些人依然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他们说,小孩就同小树,总要时常剪剪枝。此话乍听有理,但孩子毕竟不同于小树,他有自己稚嫩的心,有自己的自尊,有着很易受伤害的小小身躯。所以,打骂恐吓孩子不仅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还不一定能收到"教训"的目的,所以,当父母的要切记,不要打骂孩子。
【5】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一、树立为国教子思想,自觉履行教育子女的职责。
二、重在教子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习惯,增强子女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关心子女的智力开发和科学文化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要适当,方法要正确。
四、培养和训练子女的良好生活习惯,鼓励子女参加文娱体育和社会交往活动,促进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引导子女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及劳动习惯。
六、爱护、关心、严格要求子女。不溺爱、不打骂、不歧视,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
七、要举止文明、情趣健康、言行一致、敬业进取,各方面为子女做榜样。
八、保持家庭和睦,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九、学习和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及方法,针对子女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实施教育。
十、要和学校、社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环境教育】之篇2
【1】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毫无疑问,父母疼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孩子小需要家长的格外照看,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家里都不做家务,甚至连自己的个人杂务也由父母包办。孩子开始学习后,首先碰到的难题是什么?那就是用橡皮擦掉写错的字。不把纸擦破而能把字擦掉,对6~7岁的孩子实在是一种挑战。但是,如果在家里经常干家务的孩子,手会变得相当灵巧,橡皮的使用就不会有问题。【2】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和玩具;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会削铅笔,并能制作简单的玩具等
【3】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龄前儿童对于即将开始的学校生活通常感到既兴奋又紧张。的确,一旦走进校园,他们面对的是不同于家庭或幼儿园的陌生环境。大多数的孩子入学时还没有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或较稳定的情绪,形成这一切需要时间和训练。如果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就有机会培养相关的个性品质的话,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其中包括: 【4】培养个性品质方面
自信——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自信的孩子通常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并且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再做努力。 独立——孩子应该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动力——要培养学习动力,增强孩子的求知欲。 (要独特的鼓励,如写作;帮助别人) 好奇心——必须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从所有的学习机会中获得乐趣。 (鼓励孩子会问) 毅力——使孩子学会做事善始善终。(遇难事,持之以恒)使孩子懂得凡是教师要求做的事情都应努力完成 。如:知道每天值日生所要做的事情;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完成;明确在每项活动中教师要求自己做的事情,并学会做完,不半途而废。 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够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遵守公共秩序。
【5】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和认知能力 【6】多和孩子交流。孩子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随着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家长要鼓励他们说话。家长应耐心地听孩子说话,以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现孩子的所知和不知,明白孩子是怎么想的和怎么学的,并且让孩子感到家长对其感受和思想的重视
【7】为孩子提供游戏的机会。孩子们发现世界,发展创造力和积累生活知识等方面的能力大都通过游戏。如,当孩子堆积木时,就形成了几何图形、物体造型、平衡等概念;和他人一起游戏,则有助于孩子懂得怎样协商合作。 【8】多为孩子提供接触外界的机会。孩子的多样化经历将有助于他们了解这个世界。无论家居何处,周围环境都蕴含着新的体验。一个星期与孩子有一次共同学习的机会,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发现一些什么,议论一些什么。 客观评价孩子的能力和兴趣。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确定高标准,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另一方面,孩子的压力过大,总被要求做一些不感兴趣或力所不及的事,就会感到难过和沮丧。家长不要盲目指责孩子“笨”、“傻”,那样会极大地挫伤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影响他在学校中的表现。孩子做得好的事情,家长则要予以表扬。
【学前教育的两大阶段】
学前教育是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是一种培养孩子人格,思维的过程,任何东西或事件都可以影响到孩子,在这里我们来介绍几种常见的引导物品。
1.儿童玩具:儿童玩具是指专供儿童游戏使用的物品。玩具是儿童把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转向行为的支柱。儿童玩具能发展运动能力,训练知觉,激发想象,唤起好奇心,为儿童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2.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学生课外阅读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3.儿童绘本:绘本中要读的绝不仅仅是文字,而是要从图画中读出故事,进而欣赏绘画。当然,绘本不能立竿见影地实现我们对孩子的所有期望,但绘本中高质量的图与文,对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还有情感发育等等,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站【趣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baik.com/life/18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