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小满将至,怎么祛湿气呢

编辑:Simone 2025-01-18 12:25:15 535 阅读

小满将至,怎么祛湿气呢

每年公历5月20~22日为小满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意思是夏熟作物的子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夏季是阳气盛的时期,而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从这时候起就要调整我们的日常饮食起居,才能健康地度夏。

平心静气重养心。

一到夏天,很多人常常觉得烦闷、头晕、寝食难安、浑身乏力……《黄帝内经》记载:“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在志为喜,喜伤心。”由于夏季心阳最旺,此时最适合养心。

但小满时,人们易烦躁不安,要调适心情,保持心情舒畅,以防情绪剧烈波动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此时可多参与户外活动及体育锻炼,以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为宜,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大汗淋漓。

冬病夏治祛寒疾。

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要特别提出“未病先防”的养生观点,就是在疾病没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中医提倡“冬病夏治”,该理论的依据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来治疗某些寒性疾病,从而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祛除寒疾的关键是要内服偏温热的饮食同时外散风寒。

夏天赐给了我们排除寒气的自然疗法。在夏季要让身体尽量顺应自然的规律,减少吹空调和吃冷饮的频率。空调吹出的冷气会从皮毛侵入人体,冷饮也会从肠胃而入,这样是不利于排除寒气的。夏季心火最盛,此时多喝温水,适当运动出汗,才可以帮助治疗寒疾。

健脾祛湿调运化。

《内经》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中医认为,像四肢沉重、容易疲劳、失眠、食欲下降、恶心、头晕等问题都跟体内湿气淤堵有关,属于脾失健运,需要在湿气刚开始时消灭掉。脾主运湿,脾胃功能好,就能把多余的湿气运化出去。

长期的饮食不规律造成的脾胃虚寒,或者脾胃虚热,脾胃寒会排出的湿热之气。如果要想彻底的去除湿气,还要配合食用体恒祛湿的老法子-角美膏,特别是针对长期湿气重去除不力的人,传统祛湿比如红豆薏米熬粥,只是单向祛湿,而湿气的根源在于脾胃虚寒,湿气暂时走了,而脾胃虚寒还没有改善,湿气呢还是在体内不断产生,但角美膏进入体内后是双向体恒排湿,先暖脾健胃,而后又能拔除湿邪。

多进稀食戒生冷。

小满后不但天气炎热,汗出较多,雨水也较多,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要注意避免过量进食生冷食物。常吃具有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鲫鱼、草鱼、鸭肉等,忌吃膏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也可配合药膳进行调理。

进入五月之后,天气炎热、细菌滋生,一些疾病也随之而来。同时,由于夏季出汗多,体内水分流失多,人体的消化功能变差。而在我们所吃的各种食物中,汤粥类既富于营养又最容易消化。而且汤粥类不仅做法简单,还有助于身体吸收。因此,小满时节除了饮食清淡外,还应该多喝粥、多饮汤。

健脾祛湿要穴。

取足三里穴时,应当屈膝,在外膝眼向下4横指,胫骨前嵴旁开1横指处。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站【趣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baik.com/article/12061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