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编辑:Simone 2024-11-07 04:31:42 572 阅读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要让学生学好数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学生的主要思维形式是直观形象思维,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对学生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这样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像是被捆住了手脚,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会逐渐产生怨学情绪。如果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将使学生受益匪浅。

一、采用直观教学,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教学”看得见,摸得着,能直接说明问题,能帮助理解问题,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尽量用形象生动的数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了活动,经历了建构知识过程,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体验,获得知识较深刻;同时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兴趣浓厚。要尽可能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如教学“长方体认识”时,设计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给每组学生提供6个长方形硬纸板,让每一组学生糊一个长方体纸盒。学生在挑选纸板糊纸盒时候,就会体验到只有相对两个长方体硬纸板大小相等、形状相同,才能糊成长方体纸盒,从而对长方体面特征产生感性认识。第二次,让学生利用细木条做一个长方体框架,让学生在插框架过程中,体验到只有把12根木条分成3组,在相同方向上有4根长短相等木条才能插成长方体框架。从而对长方体棱特征产生了感性认识。再通过同学之间交流和教师提炼,学生对长方体特征就有了深刻认识。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手脑达到有机结合,活跃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增强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数支配,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学生才愿意学,主动学。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会产生厌烦感,给学生以新异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保证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版权声明:本站【趣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baik.com/life/5078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