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为什么中学生容易发生自杀事件

编辑:Simone 2024-11-18 14:24:21 602 阅读

为什么中学生容易发生自杀事件

现在越来越多公开的数据显示,有很大数量的中学生存在自杀的意念,还出现过自杀未遂的经历,自杀的事件也有报道,究竟为什么中学生会产生这种消极的观念和行为呢,以下是总结到的一些结论

情绪抑郁

在许多自杀危险性评估工具中,都将当事人情绪抑郁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情绪抑郁者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低,遇到困难容易产生挫折感,经常遭受挫折就会使其自卑,乃至自暴自弃。但大多数学生的情绪抑郁、不开朗与成年人的抑郁症还是有区别的。他们一般不会显示出成人抑郁症患者所具有的绝望和自我贬低,然而,抑郁情绪在青少年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学校和家庭应该对于情绪易抑郁的学生予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特别当他们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应及时辅导和干预。

消极的自我意识

由于学生自我意识的迅速增长,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心自己, 包括自我形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等等。有些学生因过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可能会对自己的形象不自信。如果不能接纳自己、悦纳自己,就会为自己某些不理想的东西而产生焦虑和抑郁。过度在意他人的看法,会形成消极自卑的情绪心境,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

意志力薄弱

意志薄弱的人对压力的承受力较差,一个不大的刺激,在他们看来可能就会是一个无法忍受的打击。目前青少年意志品质薄弱、耐挫能力差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据调查一些学生自杀死亡的事件,发现引起这些孩子自杀的事件并不是非常严重的危机情境或者重大的生活事件打击,如有的是同学纠纷,有的是因未完成作业而产生的家庭矛盾,有的是考试不及格等等。表明这些学生的意志品质是很脆弱的。

肤浅的生命观

青少年的生命观与成人相比,是不成熟的、肤浅的。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他们难以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对死亡同样也没有更深的体验,甚至对死亡会产生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正因为如此,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不会像成人自杀者那样,经过深思熟虑后再采取行动。他们的自杀行为带有很大的冲动性,甚至盲目性。而且年龄越小,冲动性越强。

缺少家庭温暖

对于青少年来说,没有什么比家庭、父母更使得他们依恋,更使他们感到温暖和安全的了。这与父母和孩子的情感沟通密切有关。但大多数家长与孩子的谈话,除了问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功课之外,很少谈其他内容。这个时候是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发育的高峰期,也是被爱和归属感需要的满足期,若缺乏关爱,则会变成无法宣泄的情绪坏机器。

过高的期望

适当的教育期望是促进子女学习的外部动力。如果期望过高,离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太远,会给子女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由于自己能力水平有限,偏离实际的目标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每一次的失败都来带打击和责备,慢慢形成习得性无助,但是压力始终未消失,必然会造成心理障碍

简单粗暴的家教方法

有些父母平时很少关心孩子,一旦孩子出现问题(如学习成绩不佳、与同学闹纠纷、违反校纪等),就对其打骂,结果造成子女与父母关系紧张,家庭矛盾激化。学生处于情绪变动期和自我意识觉醒期,若家长依然用小学生的教育方法,在大庭广众下责骂孩子,会对孩子的自尊造成伤害,也不利于家庭关系的维持。

版权声明:本站【趣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baik.com/life/67288.html

相关推荐